第10章 元组

10.1 元组是不可变的

元组1是由若干值组成的一个序列,与列表非常相似。元组中存储的值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并拥有整数型索引。元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变的。元组可以进行比较和使用哈希算法,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排序,在Python字典中,使用元组作为键值。

>>> t = 'a', 'b', 'c', 'd', 'e'

元组用圆括号括起来,虽然这不是必需的,但可以帮助我们在Python代码中快速识别出哪些是元组。

>>> t = ('a', 'b', 'c', 'd', 'e')

创建单个元素的元组,必须在末尾加一个逗号。

>>> t1 = ('a',)
>>> type(t1)
<type 'tuple'>

如果没有逗号,Python会将(' a ')作为一个字符串处理:

>>> t2 = ('a')
>>> type(t2)
<type 'str'>

构造元组的另一种方法是,使用内置函数tuple。如果不带参数,tuple函数会创建一个空元组:

>>> t = tuple()
>>> print t
()

如果参数是一个序列(字符串、列表或元组),tuple函数的调用结果是产生一个包含序列元素的元组:

>>> t = tuple('lupins')
>>> print t
('l', 'u', 'p', 'i', 'n', 's')

由于tuple是构造器的名称,应避免将其用作变量名。

大部分的列表操作符也适用于元组。方括号索引一个元素:

>>> t = ('a', 'b', 'c', 'd', 'e')
>>> print t[0]
'a'

切片操作符选择一组元素。

>>> print t[1:3]
('b', 'c')

但是,如果尝试修改元组中的元素,会得到一个错误:

>>> t[0] = 'A'
TypeError: object doesn'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

不能修改元组的元素,但可以用另一个元组替换当前元组:

>>> t = ('A',) + t[1:]
>>> print t
('A', 'b', 'c', 'd', 'e')

10.2 元组的比较

比较运算符适用于元组和其它序列,Python从每个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。如果它们相等,继续比较下一个元素,以此类推,直到找到不同的元素。找到不同元素之后,随后的元素就不再考虑了 (即便它们真得很大)。

>>> (0, 1, 2) < (0, 3, 4)
True
>>> (0, 1, 2000000) < (0, 3, 4)
True

元组中sort函数正是这个工作原理。它首先对第一个元素排序,如果第一个元素相同,则按第二个元素排序,以此类推。

这一特性使其拥有一种DSU模式:

修饰(Decorate):修饰:在序列的元素之前放置一个或多个排序键,

排序(Sort):使用Python内置函数sort进行排序,

去修饰(Undecorate):提取出序列中已排序的元素。

举例来说,有一组单词,对它们进行由长到短的排序:

txt = 'but soft what light in yonder window breaks'
words = txt.split()
t = list()
for word in words:
   t.append((len(word), word))

t.sort(reverse=True)

res = list()
for length, word in t:
    res.append(word)

print res

第一个循环创建了一个元组,每个元组包括单词及长度,单词长度在前,单词在后。

sort函数进行两两比较,首先比较单词长度,如果长度相等,则比较元组中的第二个元素。关键字参数reverse=True指定sort函数按照倒序排列。

第二个循环遍历了元组,创建了一个按照长度降序排列的单词列表。这五个单词按照反向字母顺序排序,所以“what”出现在“soft”之前。

程序输出结果如下:

['yonder', 'window', 'breaks', 'light', 'what',
'soft', 'but', 'in']

当然,这一行文字被转换为Python列表,并按照单词长度降序排列之后,它就失去了原有的诗歌意味2

10.3 元组的赋值

Python语言的一个独特句法特征是,元组可以出现在赋值语句的左侧。当左侧是一个序列时,一次可以为多个变量赋值。

在本例中,一个列表(序列)包含两个元素。使用一行语句,将第一个元素和第二个元素分别赋予变量x和变量y。

>>> m = [ 'have', 'fun' ]
>>> x, y = m
>>> x
'have'
>>> y
'fun'
>>>

这不是魔法,Python会大致翻译元组的赋值语法,如下所示:3

>>> m = [ 'have', 'fun' ]
>>> x = m[0]
>>> y = m[1]
>>> x
'have'
>>> y
'fun'
>>>

从文体上看,在赋值语句左侧使用元组,我们忽略了括号,以下是有效的等价语法:

>>> m = [ 'have', 'fun' ]
>>> (x, y) = m
>>> x
'have'
>>> y
'fun'
>>>

元组赋值有一个特别巧妙的用途,可以在一条语句中交换两个变量的值:

>>> a, b = b, a

这条语句两侧都是元组,左侧是变量元组,右侧是表达式元组。右侧的每个值分别赋予左侧的每个变量。右侧的所有表达式在赋值之前进行检查。

左侧的变量个数与右侧的值个数必须相同:

>>> a, b = 1, 2, 3
ValueError: too many values to unpack

更普遍的情况是,右侧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序列,如字符串、列表或元组。例如,将邮件地址拆分成用户名与域名的程序代码如下:

>>> addr = '[email protected]'
>>> uname, domain = addr.split('@')

split的返回值是包含两个元素的列表。第一个元素是uname,第二个元素是domain。

>>> print uname
monty
>>> print domain
python.org

10.4 字典与元组

元组拥有items方法,该方法返回元组列表,每个元组是一个键值对4

>>> d = {'a':10, 'b':1, 'c':22}
>>> t = d.items()
>>> print t
[('a', 10), ('c', 22), ('b', 1)]

如果是字典的话,其中的数据项是没有特定顺序的。

由于元组列表本身是一个列表,元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,以及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。将字典转化为元组列表,这样可以根据键对字典进行排序,并输出字典的内容。

>>> d = {'a':10, 'b':1, 'c':22}
>>> t = d.items()
>>> t
[('a', 10), ('c', 22), ('b', 1)]
>>> t.sort()
>>> t
[('a', 10), ('b', 1), ('c', 22)]

新的列表根据键值以字母升序排列。

10.5 通过字典进行多个赋值

将items方法、元组赋值与for循环结合起来,你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代码模式,使用单循环就可以遍历字典中的键与值。

for key, val in d.items():
    print val, key

这个循环中存在两个迭代变量。由于items返回一个元组列表,变量key和val通过字典的键值对进行迭代,继而得到赋值。

循环中的每次迭代都会使得key和value被赋予下一个字典键值对(仍然以哈希顺序)。

此循环的输出结果如下:

10 a
22 c
1 b

再次强调,这是哈希键顺序,也就是没有特定顺序。

将两种方法结合,按照每个键值对中的值来排序,输出字典的内容。

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创建一个元组列表,其中每个元组为(value, key)。通过items方法得到(key, value)元组列表。此时,我们想要根据value排序,而不是key。(value, key)元组列表一旦生成,排序就变得简单了,按照反向次序对列表排序,输出已排序的新列表。

>>> d = {'a':10, 'b':1, 'c':22}
>>> l = list()
>>> for key, val in d.items() :
...     l.append( (val, key) )
...
>>> l
[(10, 'a'), (22, 'c'), (1, 'b')]
>>> l.sort(reverse=True)
>>> l
[(22, 'c'), (10, 'a'), (1, 'b')]
>>>

创建元组列表时要非常谨慎,确保每个元组的第一个元素是值,这样就能对元组列表进行排序,获得所需的字典内容,该字典已按值进行排序。

10.6 高频词汇

回头看看前面介绍的单词统计程序,文本取自《罗密欧于朱丽叶》的第二幕第二场。现在,我们扩充这个程序,输出文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前十个单词,代码如下所示:

import string
fhand = open('romeo-full.txt')
counts = dict()
for line in fhand:
    line = line.translate(None, string.punctuation)
    line = line.lower()
    words = line.split()
    for word in words:
        if word not in counts:
            counts[word] = 1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counts[word] += 1

# Sort the dictionary by value
lst = list()
for key, val in counts.items():
    lst.append( (val, key) )

lst.sort(reverse=True)

for key, val in lst[:10] :
    print key, val

程序的第一部分读取文件,计算出文档中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,将单词及其出现次数放入字典中。这部分程序不做修改。之前输出变量count的值之后,程序就结束了,这里我们创建一个(val, key)元组列表,按照逆序对列表进行排序。

由于元组中值是第一个元素,所以它被用于比较。如果多个元组拥有相同的值,接下来检查元组的第二个元素(键)。因此,如果值相同,元组将按照键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。

在程序末尾,我们写了一个for循环,实现多个赋值的迭代,通过列表切片操作(lst[:10]),迭代输出前十个高频词汇。

至此,程序的输出看上去符合我们想要的词频分析结果。

61 i
42 and
40 romeo
34 to
34 the
32 thou
32 juliet
30 that
29 my
24 thee

事实上,如此复杂的数据解析与分析只需19行易于理解的Python代码就解决了。这就是Python语言用于信息分析的明智选择依据之一。

10.7 在字典中使用键作为元组

元组可以使用哈希算法排序,但列表不可以。如果我们想在字典中创建一个组合键,那么必须使用元组作为键。

假设创建一个电话号码簿,包含姓名与电话号码的对应关系,那么就会用到组合键。若已经定义了变量last、first与number,字典赋值语句如下:

directory[last,first] = number

方括号里的表达式是一个元组。在for循环中使用元组赋值来遍历这个字典。

for last, first in directory:
    print first, last, directory[last,first]

这个循环遍历了directory中的键,这里的键是元组。它给每个元组的元素赋予变量last和first,然后打印出姓名与对应的电话号码。

10.8 序列:字符串、列表与元组 —— 哦,这么多!

此处的重点是元组列表,但本章几乎所有示例都可以用于列表的列表,元组的元组以及列表的元组。为避免列举过多,有时为方便统称为序列的序列。

在许多情况下,不同类型的序列(字符串、列表与元组)之间可以互换使用。既然这样,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种序列而不用其他序列?另外,如何选择合适的序列呢?

从最明显的字符串说起,由于字符串元素只能是字符,所以它比其他序列的局限性更大。另外,字符串是不可改变的。如果需要在字符串中修改字符,而不是新建一个字符串,那么可能需要使用字符列表。

列表比元组更为常见,主要是因为列表是可变的。以下情况可能更适合元组:

某些情况下,例如return语句,它创建元组的语法比创建列表的要简单。另一些情况下,可能列表更合适。

如果使用序列作为字典的键,那么必须使用不可变类型,如元组或字符串。

如果将序列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,那么使用元组会减少由于别名带来意外情况的可能。

因为元组是不可变的,所以没有sort和reverse这类可以修改已有列表的方法。然而,Python提供了内建函数sorted与reversed,将任一序列作为参数输入,之后返回一个元素相同但次序不同的新序列。

10.9 调试

列表、字典与元组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。本章中我们见识到了复合数据结构,例如,元组列表,以元组为键、列表为值的字典。复合数据结构是有用的,但容易出现形状错误,即由于数据结构的类型、大小或组成出错所致,亦或编写代码时由于忘记数据类型导致出错。

举例来说,如果列表包含一个整数,给出一个不在列表里的其他整数,这就不起作用。

调试程序时,如果遇到困难,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:

阅读:检查代码,仔细阅读,验证代码是否按照你的意愿执行。

运行:通过修改代码进行实验,运行不同版本的代码。通常,程序在正确的地方显示了正确的东西,那么程序显而易见,但有时候得花些时间来构建程序的支架。

沉思:花一些时间去思考!错误类型究竟是什么?语法、执行时或语义?从错误消息或程序输出中能得到什么信息?什么样的错误类型会导致你正遇到的问题?在问题出现之前,最后一次你做了什么?

回退:某些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回退,撤销最近的修改,退回到程序可以正常工作和你能够理解的状态。之后开始重建。

编程新手有时会陷在这些活动之中,忘记其他事情。每种活动都有自身的故障模式。

举例来说,如果程序存在输入错误,只要问题不是概念上的误解,阅读代码就可以解决。如果不明白程序做了什么,即使阅读100遍也看不到错误,因为错误就在你的脑袋里。

运行实验可以提供帮助,特别是一些小型简单的测试。然而,如果你没有经过思考或仔细阅读代码就运行实验,那么可能会陷入一种“随机游走编程”模式,也就是说通过随机修改,直到程序正确执行。毫无疑问,随机游走编程会花费很长时间。

你必须花时间去思考。调试就像一门实验科学。你应该至少有一个关于问题的假说。如果存在两个或更多可能时,试着考虑用测试去消除其中之一。

休息一下有助于思考。与人交谈也一样。如果你向其他人(甚至是自己)解释问题,有时在问完问题之前,你就找到答案了。

但是,如果错误太多或尝试修复的代码过于庞大和复杂,即使最好的调试技术也无济于事。有时最好的选择是以退为进,对程序进行简化,直到你能掌控和理解的程度。

编程新手往往不愿意回退,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删除代码(即使它是错的)。如果你对自己写的代码感觉还不错,在删除代码之前复制一份到另一个文件中。之后,你就能每次粘贴回来一小部分代码。

找到难度大的错误需要阅读、运行、沉思以及时而后退等步骤。如果你陷入其中一种,试试其他的。

10.10 术语

可比较的:相同类型的值之间进行比较,包括大于、小于或等于。可进行比较的类型可以放在列表中,并可以排序。

数据结构:相关值的集合,常见形式有列表、字典、元组等。

DSU: “修饰-排序-去修饰”的缩写,包括构建元组列表、排序与抽取部分结果的一种模式。

聚集:组装变长参数元组的操作。

可哈希的:拥有哈希函数的类型。不可变类型,如整数、浮点数和字符串,都可以使用哈希函数;可变类型,如列表与字典,不可以使用哈希函数。

散布:将序列视为参数列表的操作。

数据结构的形状:数据结构的类型、大小与组成的概要。

单例:包含一个元素的列表(或其他序列)。

元组:不可变的元组序列。

元组赋值:右侧是序列赋值,左侧是变量元组。右侧通过检验后,将其中的元素赋予左侧的变量。

10.11 练习

习题10.1 修改之前的程序:读取与解析出以“From”开头的行,取出符合条件的行中的邮箱。使用字典统计出每个人的邮件数。

当所有的数据读取完毕,从字典中创建一个元组(count, email)列表,然后对列表进行反向排序,打印出提交最多的用户。

Sample Line:
From [email protected] Sat Jan  5 09:14:16 2008

Enter a file name: mbox-short.txt
[email protected] 5

Enter a file name: mbox.txt
[email protected] 195

习题10.2 统计出每条消息在一天中的小时分布。从以“From”开头的行中,找出时间字符串,根据冒号将其分解。对每个小时的次数进行累积,按行打印出统计数,并按照小时进行排序,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所示:

Sample Execution:
python timeofday.py
Enter a file name: mbox-short.txt
04 3
06 1
07 1
09 2
10 3
11 6
14 1
15 2
16 4
17 2
18 1
19 1

习题10.3 编写一个程序,读取一个文件,按照频率降序打印出字母。这个程序将所有输入转化成小写,只统计字母a-z,不统计空格、数字、标点符号以及其他a-z之外的字符。尝试使用不同语种的文本片段,观察不同语言之间的词频差异。将结果与http://wikipedia.org/wiki/Letter_frequencies上的词频表进行比较。

1. 有趣的事实:“元组”的命名取决于序列的长度,如一元组(single)、二元组(double)、三元组(triple,)、四元组(quadruple)、五元组(quintuple)、六元组(sextuple)七元组(septuple)等。
2. 译者注:此句出自莎士比亚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。原文为"But, soft!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? ",本书作者略作修改,将through改为in。
3. Python不做字面上的语法翻译。如果你使用Python的字典进行语言翻译,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。
4. Python 3.0中的用法有些许差异。